一:底部下降三角形 特征:1、在股價長期下跌的低價位出現,這是底部直角三角形與下降直角三角形的區別所在; 2、股價在三次探底時幾乎都在相同的價位上獲得支撐; 3、股價每次探底后反彈的高點不斷下移; 4、股價第三次探底后,反彈力度加強,成效量放大,沖過了上檔壓線并立于壓力線上方; 5、向上突破后常有一次縮量回抽。 量能:1、底部直角三角形形成期間成交量極度萎縮; 2、股價第三次探底后,反彈力度加強,成效量放大; 3、回探上邊線時縮量。 成因:股價經過長時間大幅下跌,反彈力度越來越小,絕大多數投資者對該股的前景已失去信心,想跑 的基本上跑光了,剩下的已是“死豬不怕開水燙”,鐵了心的“死多頭”。此時做空的能量得到 了充分釋放,市場如果有新的做多力量加入,空方就無力打壓,就很容易引起股價上揚。 度量:底部直角三角形如果能成功向上突破,理論上升空間不小于垂直直角邊的高度,很可能更大。
特征:1、在跌勢中出現; 2、反彈的高點不斷下移,但回落的低點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位置, 連線后構成一個向下傾斜的直角三角形。最后股價突破支撐線向下滑落; 3、在跌破支撐線后常有回抽,并在原來的支撐線附近遇阻回落, 從而確認向下跌破有效。 量能: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先是相應萎縮,然后在向下破位時又顯著放大。 成因:多空雙方在一定價格區域較量的表現?辗讲粩嘣鰪姃伿蹓毫Γ蓛r還沒有回到上次高點便再 賣出,而多方卻堅守著某一價格防線,使股價每回落到該水平線便獲得支撐。 操作:1、盤整下挫,賣出信號; 2、投資者在跌破支撐線后應堅決停損出局。 3、注意下降直角三角形與底部直角三角形的區別: 一是前者時間短后者時間長;二是前者向上突破放大量,后者向下突破成交量無明顯特征;三是前者價量關系背離,后者成交量持續萎縮;四是前者向下破位前夕量開始放出,后者向上突破前夕成交量仍然極度萎縮。[NextPage] 特征:1、在漲勢中出現的中繼整理形態; 2、上漲的高點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位置,回落的低點卻不斷上移, 上邊的高點連線和下邊的低點連線構成一個向上傾斜的直角三角形; 3、成交量不斷萎縮,向上突破壓力線時放出大量; 4、突破后常有回抽,并在壓力線附近止跌回升,以確認向上突破有效。 量能:整理期間成交量不斷萎縮,向上突破壓力線時放出大量。 成因:上升直角三角形顯示買賣雙方在該范圍內的較量,但買方的力量在相持中稍占上風。賣方在其特 定的股價水平慢慢出貨,但卻不看好后市,于是每升到理想的價位便賣出手中的股票,因而在同 一價位形成了一條水平的供給線。不過,市場的購買力很強,他們不待股價回落到上次的低點, 便急不可待地購進,因而形成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需求線。最后買方大量買進,推動股價放量突 破水平壓力線,并回抽確認上升直角三角形。 操作:1、蓄勢上揚買進信號,放量突破頂部水平阻力線時為激進買點, 回抽到頂部水平線上方回升時為穩健買點; 2、上升直角三角形大多數情況是向上突破,但少數的也可能向下破位, 持股的在向下跌破下邊線3%時,宜暫時賣出,以待形勢明朗。 度量:1、理論上漲高度不小于垂直直角邊的高度; 2、上升直角三角形雛形形成后,越早向上突破上升空間越大; 如果遲遲不能放量向上突破,則要防止可能形成雙頂或三重頂。[NextPage]
2、高點連線與低點連線相交于左方,呈向右擴散的喇叭狀; 3、大多數是整理后向下突破,向下突破時并不一定放大量。 量能:1、整理期間常出現不規則波動的較大成交量。 2、如上沖到上邊線時配合成交量急劇放大而突破上邊線(3%以上), 則可能發生變異而繼續上漲,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心態;這種形態是投資者情緒沖動所造成的,投資者瘋狂追漲殺跌,使股價正常地大起大落。 操作:1、這種形態是大跌市來臨的先兆,升勢已盡,必須賣出; 2、未破位前可高拋低吸,一旦發現并確認破位(3%以上) 應在跌破下邊線或反抽到下邊線時停損離埸。 度量:無法估計未來跌幅,但一般來說破位后跌幅很大。 特征:1、屬于整理形態,既可出現在漲勢中,也可出現在跌勢中; 2、高點連線與低線相交于右方,呈收斂的三角尖刀; 3、成交量在整理過程中不斷減少, 4、選擇方向突破一般都會放量,尤其是向上突破必須有成交量的放大配合。 量能:1、成交量在整理過程中不斷減少; 2、選擇方向突破一般都會放量,尤其是向上突破必須有成交量的放大配合。 心態:收斂三角形是投資者比較缺乏信心和趨于猶疑的表現,行為更加謹慎,觀望心理占據上風。 操作:1、收斂三角形大多數情況下會延續原有的運行趨勢。 在漲勢出現,最終向上突破的可能性大;在跌勢出現,最終向下破位的可能性大; 2、股價在三角形整理時應采取觀望態度,在漲勢中股價收于壓力線上方(3%)時可買進, 在跌勢中股價收于壓力線上方(3%)并回抽確認后方可買進;其余情況不參與為好。 3、持股者在跌破下邊線時要堅決清倉出局。 |
(責任編輯:張元緣) |
延伸閱讀
|
||||||||||
|
要聞導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