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此前高速發展的銀行理財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從過去兩年理財產品的發行數據來看,2013年上半年比2012年同期增長68 .3%,2013年下半年比2012年同期增長50.63%,而2014年上半年,理財 產 品 發 行 總 量 比2 0 1 3年 同 期 增 長 僅 達 到33.45%。
業內人士表示,在發行數量放緩的同時,理財產品結構的變化將更為明顯。當前主流結構的理財產品數量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投資方向更為明確的開放式產品。
“余額理財”打破銀行一家獨大
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總計只有164家商業銀 行 共 發 行2 9 0 1 9款 理 財 產 品 , 環 比 增 長16.75%,同比增長33.45%。銀行理財產品在上半年雖然總量保持增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速下滑34 .85個百分點,環比增速下滑15.04個百分點。對此,銀率網分析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增長速度放緩這一結論已經可以確立。
尤其是外幣理財產產品,其發行量始終在低位徘徊。據銀率網統計,2014年上半年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較去年同比下降12 .17%。在過去的2013年,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無論是同比數據還是環比數據,都有明顯的下降。2014年上半年,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已經有所好轉,但比去年同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談到理財產品發行增速放緩的原因,銀率金融研究中心理財組分析師牛雯表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去年余額寶[微博]嶄露頭角,到今年余額理財市場大爆發,更多的競爭者涌入理財市場,打破了銀行一家獨大的格局。“互聯網與金融產品的嫁接,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樣的投資選擇,同時大幅提升了投資的體驗感受。無論從收益角度衡量,還是從資金靈活度衡量,又或是從投資便捷性方面衡量,互聯網金融產品比銀行理財產品更加具有競爭優勢。”牛雯說。
不過,針對“放緩”,華夏銀行(8.15, 0.06, 0.74%)武漢分行國際金融理財師方亮則表示,從數量上講確實是下降,但并不是說發行理財產品數量降低就是銀行有意而為之。產品數量可以增加或減少,但這并不代表規模也減少了,因為銀行可以將原有的多個產品合并成一個,也可以針對不同人群發行專門定制的產品。從一線銷售情況看,理財產品的保有量是不斷增加的。這也證明了目前理財產品市場的活躍程度。
產品預期收益率呈下降趨勢
牛雯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也是導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上半年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呈現趨勢性下跌,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2014年1月份達到近年峰值,之后由于貨幣環境寬松的緣故,從2月份開始持續下跌。不過這輪下跌至6月份才顯現拐點。牛雯對此指出,主要原因是銀行面臨半年度考核,對資金出現時點性需求,導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收益率“小爆發”。
而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從4月份開始也開始下跌。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外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今年年初躍升至3%的臺階,尤其在今年頭3個月收益率上升勢頭強勁,但從4月份開始,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面臨普遍回調。其中,澳元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今年1月份達到4%以上,甚至超越了部分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但從6月份開始,澳元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跌破4%,進入“3時代”。而美元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也從今年1月份升至3%平臺,但從5月份開始出現拐點。歐元和港幣理財產品也面臨同樣狀況。
“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量低。一般來說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人民幣產品來說明顯偏低,對于投資者來說吸引力有限。另一方面,即使獲得了收益,在匯率方面仍然會存在較大風險。外幣理財產品收益有限,風險又來自多方面,因此市場占有量小。”方亮說。
未來將涌現更多開放式產品
從銀率網數據庫的統計來看,2014年上半年各收益類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量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保本浮動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上升幅度最大。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非保本浮動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總計發行20011款,占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的71.15%,環比上升12.41%;保本浮動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總計發行6075款,占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的21.6%,環比上升29 .2%;保證收益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總計發行2039款,占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的7.25%,環比上升7.66%。
“上半年的理財產品市場,產品結構也更加多元化,比如結構性理財產品增多,這給了投資者更多選擇的空間,讓投資者不再一味關注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還能有機會參與滬深300(2260.454, 23.44,1.05%)指數等領域。這主要是因為客戶結構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再是按幾個簡單的金融工具分類,而是需要個性化的設計,才能滿足需求。”方亮說。
牛雯則表示,2014年以來,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業務格外關注,頻繁發文指導。從規范銀行同業業務,到剛剛發布的“35號文”,每一項監管的砝碼都直接或間接的落在銀行理財產品的身上。從央行[微博]和銀監會上半年的態度來看,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池”問題、蘊含其中的“影子銀行”風險,以及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都有比較明確的治理態度。“銀行理財產品的結構變化也只是時間問題,所以,當前主流結構的理財產品數量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投資方向更為明確的開放式產品。”牛雯說。
以上由南方財富網小編分享理財產品結構未來將生變的資訊,請繼續關注。(南方財富網銀行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