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經典格言是“量在價先”。成交量的變化,遲早要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根據(jù)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每個投資者首先都會注意到的。但在實際運用時,如何撥開重重迷霧,看到真實的本質,卻并不容易。
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guī)律性并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于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納入密切關注的對象。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xiàn)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qū)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xiàn)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xù)性。依據(jù)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lián)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目前市面上流行多種分析指標,不過一般來說,這種指標使用的范圍越窄,效果就越好,因為一旦傳播開來,容易被主力反技術操作。但無論如何,上述原理卻是永恒適用的,因為主力無論如何掩飾,集中籌碼是根本目標。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于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qū)域,股價要突破該區(qū)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qū)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qū),并且在以下區(qū)域內累積成交量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于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后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但如果累積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謂“輕松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系原有主力所為,由于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松。
盡管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chuàng)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后,某一區(qū)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靠近這一區(qū)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qū)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qū),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