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為誰所用,恰恰是為誰做財務分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分析的出發點、思路、手法、細致程度、結論和建議都大不相同。
以至于會出現在某種情況下非常有用的分析和模板,到了另外一種情況下變得沒有多大參考意義,甚至知名講師的分析課程也因視角的不對應對學員不起作用。
鑒于所對應的分析使用者不同,我們把分析劃分為兩大視角:外部投資視角和內部管理視角。這樣,在閱讀資料、思考問題的時候便于做個基礎的判斷。
第一:外部視角的財務分析,或稱為財務分析師的分析
外部視角的分析主要是為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分析的,比如為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他們的特點是投資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改善管理為主要目的,是在公司既定的戰略和運營及組織安排的基礎上做出的。對管理者的影響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壓力或激勵起作用,但不能直接應用于內部管理中。
這種分析因其宏觀、行業、戰略、價值的成分占比高,主要是為外部人所使用,所以可以稱為外部分析師的分析法。
比如,在這種前提下,其分析的出發點是分析公司的交換價值,思路是探索公司在發展和決策歷程上這種價值的變化。在手法上,以各種估值為領先手段,各種比率、組織、戰略、風險的分析無不為此服務;使用者可以看到(水平越高的分析師,越能比較早發現各種跡象)公司價值的變化情況,并由此做出買進或賣出、買進股票還是債券,買進多大的量,如何與現有投資組合或分散風險等決策。
當然,公司的董事會級別,也需要看這樣的分析,看外人如何對公司估值,并對自己的決策產生影響。
但到了管理層,這種分析就作用不大了,因為管理層的權限和工作重點決定了,他們只能在既有的公司情況下,向螞蟻一樣一點一點改善,而不是想股東那樣“用腳投票”。他們的工作是改進,不是取舍。
外部視角的分析,技術性的規則比較強,也會就是說,用一套以財務為核心的方法,比如指標體系、通用項目趨勢圖甚至結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的估值模型,可以分析多數目標企業。難點在于非財務事項的整合,發現他們對價值的影響。
第二:內部管理視角的分析
這種分析的目的在于支撐公司的管理,主要在于以下幾個目的:
1、在公司業務日趨復雜,內部分工和授權層次隨之復雜的基礎上,管理者,尤其是比較高層的管理者已經無法也沒有必要在業務的層面細致、深刻地了解公司。這時,財務分析的第一層目標是展示給所服務的對象(按照高效、及時、重點突出等原則)公司的全貌,讓他們能夠隨時了解公司的情況。這里強調一點,不是管理層對公司都了解的清清楚楚,這個假定是錯誤的。至少他們不容易了解事情的影響程度和相互關系,這都有賴于財務分析。
2、再深入一點,要通過分析,突出向管理者展示公司的運營風險和問題,這里指的問題主要是管理層面的問題,能夠發現比較體系性的例外事項(風險和問題),并著手提高,甚至是戰略性的改變。
3、再深入一點,是通過分析,還能發現問題的原因,在準確界定問題的基礎上,能夠向管理層建議好的改善方法,便于管理層迅速做出管理上的日常決定。這要基于分析者對公司的了解和財務之外的一些能力。
4、再深入一點,就是財務分析者還能適當推進自己的建議,并跟蹤報道改善情況,這就為公司創造了價值。
當然,內部管理的支撐性分析也包括決策支撐類的分析,在這個層面上,與外部分析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內部視角的分析是深入而細致的,是為日常管理服務。這就注定了不以分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盈利率、市盈率等大指標為重點;而是以企業發展中出現的管理問題為重點,因而不同的公司的內部分析在表現形式、重點界定上差別很大,很多模型不易移植就很正常了。
很重要的一點還在于:外部分析的框架性、結構性很多人(分析師們)研究過了;但內部分析的系統性能力(是指不依賴于經理或財務分析員的個人能力,即使他們的能力不是很好也不大妨礙分析作用的發揮)卻少有人問津,但這卻是企業管理者最需要的東西。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責任編輯:張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