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下架理財產品轉讓業務的原因(2)
2021-03-25 16:29 南方財富網
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凈值化轉型后,要實現產品轉讓功能,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定價問題是其中的核心。上述人士向解釋稱,過去發行的老款理財產品,由于是固定收益率,所以投資者的轉讓價格比較容易計算。但是凈值型產品就沒有這么簡單,因為凈值一直在變動,轉讓價格不太好計算,技術處理上有難度。
獲悉,此次銀行理財轉讓業務的下架可能是永久性。實際上,在另一家城商行資管部負責人看來,這樣的理財轉讓功能,未來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他解釋道,一來,過去銀行推出理財轉讓業務,是為了解決長久期理財產品持有問題,但現在長久期理財產品并不多。二來,長久期理財主要是非標理財。非標理財未到期時,用戶中途轉讓如何定價?定價又跟估值有關,但目前封閉式理財產品對非標資產如何估值,并不明晰。說到底,轉讓業務不符合資管新規方向。
根據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要求,銀行理財產品將實行凈值化管理和公允價值計量。據悉,2019年8月,中國銀行業協會下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核算估值指引(征求意見稿)》,但尚未正式實施。
至于理財轉讓模式本身的風險,在上述城商行資管部總經理助理看來,這一模式本身的風險是可控的。“對于老款理財產品,無非就是兌付的信用風險;對于凈值型產品,除了信用風險,還有估值和收益波動的市場風險。”他說。